败家子王爷的折腾人生——末代睿亲王中铨_王府_田庄_祖坟

清朝灭亡后,那些铁帽子王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,本来靠着朝廷的俸禄和田庄租金过得舒坦,结果一夜之间什么都没了。末代睿亲王中铨就是个典型例子,他生在1892年,是魁斌的长子,魁斌那时候还是个稳重的王爷,管着家业勉强维持。 魁斌1863年生人,到1915年死了,岁数52,溥仪小朝廷给了个“敬”的谥号。中铨23岁那年,按着民国和清室的优待条件,袭了睿亲王爵位,成了末代睿亲王。可惜,这位王爷从小就养成八旗子弟的坏毛病,不会持家,只知道花钱摆谱,北京城里都知道他是个有名的大败家子。 魁斌在世的时候,王府的...


清朝灭亡后,那些铁帽子王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,本来靠着朝廷的俸禄和田庄租金过得舒坦,结果一夜之间什么都没了。末代睿亲王中铨就是个典型例子,他生在1892年,是魁斌的长子,魁斌那时候还是个稳重的王爷,管着家业勉强维持。

魁斌1863年生人,到1915年死了,岁数52,溥仪小朝廷给了个“敬”的谥号。中铨23岁那年,按着民国和清室的优待条件,袭了睿亲王爵位,成了末代睿亲王。可惜,这位王爷从小就养成八旗子弟的坏毛病,不会持家,只知道花钱摆谱,北京城里都知道他是个有名的大败家子。

魁斌在世的时候,王府的家底还算厚实,北京城内有五百多间房的睿亲王府,在石大人胡同,占地大,里面古玩字画金银器物堆着,外加西郊别墅和城内店铺租金,外地田庄在河北东北有三十多万亩,每年租金两万多两银子。清亡前,隆裕太后在1912年退位时,把内务府的地产分给了宗室,王府多得点财产,本该够几代人用。

但魁斌死后,中铨和弟弟中铭没了管束,两人二十来岁,平时就爱挥霍,民国政府从1912年起慢慢收回那些田庄,分给农户,租金一年比一年少,到后来基本收不上来。店铺租金勉强够用,可中铨不管这些,他觉得王爷就该过奢侈日子,结果家业在他手里几年就败光了。

展开剩余70%

中铨袭爵后,第一件事就是嫌老王府旧,1916年左右卖了些古玩,换钱在北京西郊建新别墅,花了大笔银子。别墅建好,里面装电话,雇西厨做饭,还买汽车马车,雇上百仆人,每月开销一千多大洋。王府收入本来就少,他还加大花销,宴请朋友,摆排场。

钱不够用,就卖东西,1919年把新别墅卖了,得两万大洋,没存着,直接拉中铭去天津玩,花在烟花柳巷,几日就光了。回北京继续败,卖外地田庄,那些地本来租金少,卖价低廉,接着卖府内珍宝,连内眷的衣服首饰都卖了。中铭1921年死了,留下三儿二女,中铨办丧事又花一大笔,之后还得养侄子们,可他没改习气。

到1922年,没啥可卖了,中铨把睿亲王府抵押给德商礼和洋行,得十万大洋。一年后,本息十三万,还不上,洋行起诉,法院判王府归债权人。中铨搬走时,只带细软,留下一堆家具没卖,损失不小。

王府空着,1929年租给北平私立大同中学,1933年正式卖给学校,后来学校扩建,改名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,地址变外交部街,原建筑全拆了,到2006年连石狮后寝殿都没了。中铨搬出后,还想保持王爷派头,买二十多间房宅子,雇十几仆人,买轿车,但没收入,很快就典当衣服维持。

穷了,他就打祖坟主意,那些坟在北京郊区,东直门外九王坟葬多尔衮,朝阳区几处葬其他祖先。他先卖坟边古树,又卖一千多亩空地,八元一亩,再卖砖瓦碑石,得近两万,继续花几年。

钱又没了,卖宅换小院,遣仆卖车,1931年见别人挖祖坟取陪葬品,他就效仿,雇人挖多尔衮等祖坟,取珠宝卖钱。但分赃出问题,被告发,法院判七年徒刑。他坐牢五年,1939年死在狱中,岁数47。

睿亲王府彻底败落,侄子们散开,靠打工过日子,比如长侄颐丰后来回忆,说中铨当时慌张,家具都没卖,损失大。王府世系就这么断了,铁帽子王的荣华成了历史。

其实,中铨这辈子败家不是偶然,清朝灭亡后,宗室们没了铁杆庄稼,俸禄没了,田庄被收,靠着分到的地产勉强过,可很多人像中铨一样,不会适应新生活,只知道旧习气,花钱如流水。魁斌在世时,王府入不敷出,但还能维持,因为他精细打算。

中铨从小含金钥匙长大,没危机感,民国政府纵容佃户不交租,转向纳税,王府权力渐渐剥夺,他却没想办法创收,只会卖祖产。结果,从建别墅到卖王府,再到挖坟,一步步把自己推向绝路。这事接地气地说,就跟现在有些富二代一样,父母挣的钱一挥霍就没了,不学着自立,早晚穷困。

睿亲王一系从多尔衮开始,多尔衮1612年生,皇太极弟弟,1643年皇太极死后辅政,1644年入关,封叔父摄政王,后来皇父摄政王,1650年死。后面几代睿王稳当,到魁斌,光绪二年袭爵,管宗人府,每年津贴两千四百两。

但到中铨,家业败光,反映了整个清宗室的衰落。民国初,醇亲王府还有四万两俸禄特殊,但睿王府没这待遇。中铨的弟弟中铭早死,侄子们没沾光,全靠自己。颐丰后来讲,王府被封时,本来还能卖家具换钱,但中铨慌忙跑路,啥都没管。这败家过程,其实就是不会理财加挥霍,家底再厚也经不住。

中铨的结局在狱中死,挺惨,但自找的。挖祖坟这事,1931年报纸登了,北京城轰动,本来祖坟是家族根基,他却为了钱毁了,判七年不冤。睿王府从两百多年传承,到三十年败光,教训深。现在人看这事,得想想自家,钱来得易,花得快,没规划早晚出问题。

发布于:河南省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