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秒生死线:小米SU7事故背后的人机共驾“死亡灰区”

在“3·29小米SU7爆燃事故”中,根据小米汽车官方回复信息,驾驶员罗某从当天晚10点44分25秒接管NOA,到26秒~28秒之间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,时间仅在3秒以内。 这么短的时间,她是惊慌失措,还是大脑一片空白?抑或是这场事故或许根本没有给罗某预留足够的时间去酝酿情绪,更遑论理性思考去躲避这场事故。 从这场燃爆事故发酵至今,市场仍存在诸多疑惑待解,其中主要的质疑就包括从智驾切换到人驾,再到发生事故,中间仅预留了2~3秒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,小米SU7的人机共驾是否存在“死亡灰区”? 人机...


在“3·29小米SU7爆燃事故”中,根据小米汽车官方回复信息,驾驶员罗某从当天晚10点44分25秒接管NOA,到26秒~28秒之间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,时间仅在3秒以内。

这么短的时间,她是惊慌失措,还是大脑一片空白?抑或是这场事故或许根本没有给罗某预留足够的时间去酝酿情绪,更遑论理性思考去躲避这场事故。

从这场燃爆事故发酵至今,市场仍存在诸多疑惑待解,其中主要的质疑就包括从智驾切换到人驾,再到发生事故,中间仅预留了2~3秒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,小米SU7的人机共驾是否存在“死亡灰区”?

人机交接存在“死亡灰区”

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小米此次燃爆事故中,车辆先是提示前方有障碍,并发出减速请求及开始减速,当驾驶员在得知这些信息后,几乎会下意识地去做“接管车辆”这个动作,而一旦驾驶员接管车辆,那么车企就可以从这场事故中撇清责任。但事实上,从人接管车辆,到事故发生,中间预留的时间根本不够采取理性措施规避车祸。

此次事故中,罗某在接管车辆后,存在向左向右打方向盘的举动,最终车辆撞向了水泥护栏。很多分析认为,她不接管车辆或许结果会更好。

对此,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李颜伟也向记者表示:“我认为驾驶员接管是下意识动作,是人在交通事故前作出的生理本能反应,驾驶员也无法控制。无比残酷的事实是,很多人相信智能驾驶,也在高速上放手使用NOA功能,但只要驾驶员看到事故即将发生,都会条件反射地去介入驾驶,NOA就会记录到人员接管车辆,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上,司机很可能被认定为主要责任人。”



相关资讯